屈养池:用二十年时间磨成一把“利剑”
——记联谊会常务理事、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南佛沟村党支部书记屈养池
袁苏苏
1985年,屈养池当兵回南佛沟的第二年,他满怀希望的在杨庄街道开了一间饭店,饭店不大倒也生意红火,他畅想着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推荐当选为南佛沟党支部书记。而这个时候,他的饭店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处于稳定上升期,店里管理、服务、菜品也都有了一定的口碑。“上任”还是“不上任”,屈养池开始了纠结和矛盾。但是他不能逃避的事实是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佛沟乡亲还处于贫困的煎熬之中。
不以天下为己任,却将改变南佛沟的贫穷面貌作为使命,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屈养池开始“走马上任”了,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他心里暗暗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让南佛沟因自己而改变!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想到”到“得到”,因为中间隔着“做到”。屈养池上任之初,因为年轻气盛,再加之村务经验不足,他坦诚地说,在“做到”方面也犯过错误,但要勇于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并以此鞭策、警示自己,不能因为羞耻之心而故意将其避而不谈。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人难免有过失过错,有,则改之。一个人,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又将如何开创美好的未来呢?而这些错误似乎变成了他的养料,他从中积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之为人更加成熟稳重,做事也更加深思熟虑。
“我爱农村,就一心想把村子往好的弄。都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不为名、不为利,只想着村民能过上好日子,我其它啥也不图。”一句话似乎道出了屈养池当初选择“上任”的初衷。为了这个初衷,在他担任南佛沟村书记之后, 因为一直操心于村里的事,对于饭店无暇顾及,坚持三年最终不得不关闭。
2007年,南佛沟村被确定为长安区第一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南佛沟因此迎来了彻底改掉旧貌的大好机遇,而伴随着的是接二连三的各种建设项目。项目由谁来承包、谁能挣得这笔钱最为村民所关心。不理解的村民想着村书记“近水楼台先得月”,承包项目非他莫属。 实际情况是,他从来不给自己搞任何项目,从来不为自己从中间谋取一分钱。
彼时的南佛沟村正处于关键时期,用钱的地方很多,屈养池也因为饭店关闭没了经济来源,即使把自己的钱全部垫进去也还是不够。“既已出发,何惧倒下”,他便开始向自己的大哥、朋友“化缘”,“化缘”来的钱全部用于村里建设。有了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同理心,村民便开始渐渐地理解他,大家都开始叫他“化缘书记”。而这位“化缘书记”说起一直给予他帮助的人仍然心存感激。
如今,南佛沟村已然是一种全新的模样。“过去的南佛沟没有开发到处是庄稼,如今的南佛沟绿林河带长又长,蓝天白云飘又飘……”屈养池笑着说:“村子发生了变化,它也改变了我,我们是共同成长。年轻时,我脾气比较暴躁,一言不合就发火。现在遇到村民不理解的事情,我愿意更多的跟他们沟通谈心、做思想工作,彼此之间多了一些推心置腹、掏心见胆。”
屈养池用二十年的时间将自己从一个棱角分明、内心急躁的“钝器”磨砺成一把外表圆润、内藏力量并且随时可以为村民披荆斩棘的“利剑”,也用二十年的时间缓释着当初憋得那股劲。其实,屈养池内心深处也有诗情画意的柔软,他规划着到2018年在南佛沟大面积种植油菜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还全村村民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家园。
屈养池精彩语录:
1、一名共产党员,首先要做到内心坦荡,才能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
2、我热爱农村,就一心想把村子往好的弄。都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不为名、不为利,只想着村民能过上好日子,其它啥也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