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member center
崔喜民:过一种有波浪的人生

崔喜民:过一种有波浪的人生

袁苏苏


     

    

      初雪过后,阳光洒满尚未消融的积雪,映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时的空气虽有些冷峻倒也散发出几分的清透和明净。笔者走进西安市灞桥区新寇村,迎面而来的是一位中等个头、神采奕奕、身着素衣、脚穿黑色高帮防水胶鞋、全身透露着质朴气息的老者,这位老者就是现任新寇村党支部书记崔喜民。


      崔喜民,生于1953年,1992年至1999年担任新寇村村委会主任,2002年至今担任新寇村党支部书记。64年的生命历程,他有太多的信条充实着自己度过这漫漫人生路,而生命也正因这些信条而变得精彩不停。

1973年,崔喜民响应国家号召到青海服兵役,军事化的管理和训练让他养成了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他平静的人生悄然掀起波澜。


      都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服过兵役的崔喜民更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给自己的第一条人生信条便是:任何事不能拖延,说做啥就去做,做工作要有效率;在农村当干部,面对的都是最朴实的村民百姓,一定要多想着为大家办实事,于是他又给了自己第二条人生信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付出都是相互的,你对百姓好,百姓也会对你好。有了信念的力量,崔喜民便几经波折跑政府、寻项目、争资金,最终融资20余万元硬化了全村道路、修缮了老旧水塔。村内最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崔喜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村民眼里的“好”。


      1999年,村里面临换届选举,崔喜民在有些人别有用心的“金钱选举下”未能连任。一直把“吃亏是福”作为信条的他未有任何抱怨,转而选择去做喜爱的“木工”活,他凭借良好的技术和做人的修养,木工活也做得不亦乐乎。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种从心底就开始的道德修养早已注定了结果。2002年,崔喜民便被新筑街道邀请回村,在全体村民的拥护下重新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崔喜民常说:做人要讲诚信,不能随便许诺别人,许诺了就要尽力办到。这似乎是他的又一人生信条,他对此也坚信不疑。重新回村挑起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并不是崔喜民一时心热,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村民做出的承诺。2008年,他又多方协调,为村上争取了路灯,从此新寇村的黑夜除了满天繁星还有那一盏盏明亮的灯盏,他希望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己所能为村民生活的希望提供光亮。


      当外界一片喧杂,新寇村这个只有348名村民的小村庄,愈加显得平静而祥和。已经64岁的崔喜民,早已过了知天命跨进耳顺的年龄,他说现在最大的愿望:一是在村内土地被西安国际港务区征用之后安顿好百姓,这是对百姓的责任;二是回到家里含饴弄孙,享受晚年生活的乐趣。这或许是崔喜民对工作最好的总结和对自己生活的最高待遇。


      面对崔喜民,笔者心里凝重而又感慨:何以为“人生”?“人生”二字太过深奥,但他的面容里似乎写满的尽是“人生”。他坦言自己讲不出优美的语言,但这些他自己坚持了大半辈子并且还要一直坚持下去的人生信条,无不朴实而又真切。每一信条都会在他原本平静的人生海洋里摇曳出一圈圈波浪,继而激荡出一朵朵浪花,惊艳整个岁月和年华。

  

崔喜民人生(工作)信条:

1、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付出都是相互的,你对百姓好,百姓也会对你好。

2、尤其在农村当干部,面对的都是最朴实的村民百姓,一定要多想着为大家办实事。

3、任何事不能拖延,说做啥就去做,做工作要有效率。

4、做人要诚信,不能随便许诺别人,许诺了就要尽力办到。

5、要记住,在村里当干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一定要团结班子成员,遇到任何困难要与大家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