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member center
蒋延平:敢打敢拼才能成就事业

敢打敢拼才能成就事业

---走近联谊会副会长、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高峁湾村党支部书记蒋延平


郭蔚然


      初见蒋延平书记,是在2015年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优秀“村官”联谊会第二次会长会议的会前访谈环节,他高大魁梧的身材,完全符合记者心目中陕北大汉的形象。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则透着睿智和些许霸气,这是多年基层领导工作历练的结果。


      生于1967年的蒋延平,已近知天命之年,30岁时任职本村主任,40岁任书记,“村官”这个“官”他已当了近二十年。访谈刚开始时,蒋书记并不善谈,基本是记者问一句答一句,可随着聊起村子的发展史、创业史,他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原定20分钟的访谈,我们竟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高峁湾村是延安市郊的一个村子,村子人勤物丰,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以建材市场、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其中该村的建材市场为陕北地区最大,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在2007年以前,这里和黄土高原上的其他小村庄没什么不同: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水平较低......“我这人生来是不甘于现状的,既然我当上了村子的带头人,我就得想办法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蒋延平说。


      2000年时蒋延平就变相流转土地做项目,他自掏腰包2万元并借钱买树苗、种油桃,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2007年,他更大尺度地“折腾”开了,先是村里土地流转,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紧接着建设建材市场,目前陕北最大的建材市场于2008年下半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运营,2009年、2010年依次完成剩余建设项目。


      然而,这项事业的开头却是万分艰难的---村民不支持、资金严重短缺。“其实想想,完全理解村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家会想:不发展经济,种点粮食,起码饿不着,要是占上地,万一产业做不起来怎么办?”村民极度反对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此事曾一度陷入困顿。时至今日,蒋延平说他还是很理解村民的,但是不能坐等,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村里穷下去,发展之路还是要走!于是,他组织每户一位村民代表前往江苏、浙江等先进村庄参观学习,用实际行动和生动的事例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亲眼看见、亲身感受了先进村的富裕、文明和现代化,村民们个个心服口服,回来之后纷纷对蒋书记表示:我们就把土地交给你了,你带着我们奔小康去,我们也想过上先进村的生活!“农民这个群体是最可恨也是最可爱的群体,你如果说不通他们,他们根本不讲道理,相反,如果他们信你,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蒋延平深有感触地说。


      资金的短缺也曾让蒋延平一度“压力山大”,他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并借款50万元,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压力可想而知,“我那段时间有时整夜睡不着觉,精神非常紧张,但不断鼓励自己要挺住,还好,终于挺过来了”,说起那段艰苦的创业岁月,这个陕北大汉竟眼眶湿润。


      努力没有白费,在建设建材市场后,村里的产业发展步入了正轨,越来越顺利,村民生活水平也节节攀高,现实和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现在村民的收入结构早已从单一种植收入转变为建材市场入股、房屋租赁、土地入股、劳务输出等综合性收入结构。2008年,村里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截至2014年,人均收入已达4万元,6年10倍的增速!


      对于蒋延平和村里来说,成绩值得自豪,但前进的路更要昂首阔步:他们正筹划着依托建材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产业,依托延安机场,做快捷酒店和汽配、加油行业等。他还准备将建材市场进一步规模化、精细化发展,筹划在建材市场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村里。

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建设也没落下,蒋书记和村委会领导班子倡导“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要求村民“装满两袋子,树起一面子”,注意提高思想素质,树立自我尊严。


      采访中记者和蒋书记随意聊起了他的一双儿女,儿女目前均已参加工作,儿子曾就读公安院校,“我支持儿子读公安院校就是想要锻炼他的野性和魄力,作为男人,必须要有野性才能敢打敢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蒋延平说。而他,正是一个充满野性的陕北汉子。


蒋延平精彩语录:

1.“农民这个群体是最可恨也是最可爱的群体,他们如果信你,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

2.“装满两袋子(思想装满脑袋、票子装满口袋),树起一面子(提高素质、树立尊严)。”

  1. 3.联谊会给我们基层村干部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建议可以尝试“一对一帮扶”模式,由先进村帮扶后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