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 / theory of policy
冬季没有客人?这四招拯救你的农家乐

作者:    时间:2018-12-17

北方的寒冬到了,与夏日的火爆相比,很多农家院生意日渐冷清。连日来的大风降温,更是将以往人们对农家院的热情吹得所剩无几,很多农家院不得不关门歇业,“半年忙、半年闲”成为农家旅游的真实写照。


昨天,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章中,很多朋友提到,冬天是乡村游的淡季,有哪些措施能让冬天的乡村游“活起来”?


那么,冬季乡村游真的没有市场吗?农家乐遇到哪些瓶颈?如何摆脱淡季影响?今天就来说说。


运用科技,巧打季差


冬季,只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花力气,在日光温室里种上了有“卖点”、有特点的农作物,就能吸引驻足采摘。对于游客而言,虽然此时的农庄采摘没有夏秋季节那么热闹,但却让人感觉别有一番韵味


作为北京最大的草莓采摘基地,昌平兴寿镇是冬日草莓采摘的主打地。当户外北风呼啸,满眼萧瑟的时候,游客置身于一个暖哄哄的温室大棚之中,轻轻俯身便能摘到醇香无比的草莓,这种冬日里的惬意实在难得。而近几年昌平也推出“爱上昌平,踏雪寻莓”主题旅游活动,让冬日里的昌平旅游一片火热。


顺应时节,彰显季节


农业鲜明的季节性严重影响着休闲农业游,但正是由于季节性的特点,农业旅游可以根据不同时节的更迭交换,推出适合时宜的各种农业休闲娱乐活动,直邮符合时节,才能让游客得到最合时宜最舒服的享受,大家才会愿意来到这里游玩。


浙江湖州长兴县顾渚村在农事农活体验上充分体现出了季节性。


春季有:摘草莓、采茶、炒茶、挖笋、钓鱼;

夏季有:摘枇杷、摘桃、摘西瓜、摘葡萄、抓泥鳅;

秋季有:摘橘子、敲白果、打板栗、裹粽子、摸螺蛳;

冬季有:打年糕、酿米酒、磨豆腐、烧烤、篝火。


这些农事农活深受城里游客的欢迎和喜爱。虽然进入寒冬,白天的顾渚村,院子里、活动室里、水库大坝上,总有老人聊天。兴致所至,还相约去河边钓鱼。在紫藤阁农家乐,兔年春节,有1500多上海人在顾渚村过大年,他们与村民一起写春联,贴春联,打年糕,磨豆腐,一起吃团圆饭,一起放鞭炮,一起走亲访友,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文化作伴,提升品位


民俗文化资源是休闲农业旅游地重要资源,其非季节性特点明显,主要依托底蕴深厚的传统民俗农业文化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充分挖掘休闲农业旅游的民俗文化性将很好地解决季节性影响问题。


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可以拔高旅游层次,丰富旅游内涵。各族民间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同时,抗战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特色也熠熠生辉,这些都大有文章可做。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是不分季节的,所以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吸引游客来玩儿。


提质升级,强化服务


休闲农业要想“淡季不淡”,其根本还是在于过硬的服务质量。


如开通和完善重点休闲农业区的旅游交通专线车,使游客能够便捷地出行;又如提高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旅游知识、服务规范、本地民俗文化及环保知识的培训,使休闲旅游迈入规范化轨道,从机制上促进休闲旅游的健康发展,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休闲旅游环境;再如尽可能地展现出中国旧时农村的缩影,传统的蓑衣、石磨、纺车、水车、酒缸等,不仅能够详细介绍其历史沿革、用途、现状,还可以让游客亲自上阵、亲自体验,享受参与休闲的乐趣。


辑:刘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