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 / theory of policy
他来了!“魔稻祖师”带着它来了!平均亩产1046.3公斤!

作者:    时间:2019-10-25



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专家测产结果10月22日在位于湖南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衡南基地平均亩产达到1046.3公斤。这是第三代杂交晚稻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


第三代杂交水稻来了

亩产破1200公斤不难 


被袁隆平看作突破亩产1200公斤“天花板”关键的第三代杂交水稻,21日至2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以首次公开测产方式全面亮相。



据了解,此次测产验收是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专家测产验收,对于评估第三代杂交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组认为:第三代杂交晚稻新组合表现优势强,产量有重大突破。建议国家及相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


尽管亩产1046.3公斤并不是产量新纪录,但第三代杂交水稻潜能巨大。“以我们目前掌握的技术来说,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达到1200公斤甚至1300公斤,不是难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赵炳然说。


“茫茫稻海”里的相遇不再靠运气


此前,我国杂交水稻采用的主要育种技术,均由袁隆平及其团队研发。第一代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这一方法育出的品种具有稳定育性,但育种所需的恢复系、保持系材料难以获得,导致配组受到极大限制。第二代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二系法”,配组自由较第一代大大提高,但非常容易受生长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第三代技术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可以说,它让杂交水稻实现了真正‘婚姻自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对此进行解释:


利用第一代技术培育出一个优秀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就好像在成千上万个水稻材料中,只有A和B才适合“结婚”,而B还藏在“茫茫稻海”里,若要相遇,不仅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还需要很多运气。到了第二代技术,A可以和其他所有水稻“结婚”,虽然选择面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后代的优良。而第三代技术,不再是只为A服务,它让所有的水稻,在理论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产生优良后代。


袁隆平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不仅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的优点,同时还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组受限,两系不育系可能因天气原因导致制种失败和繁殖产量低的缺点,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都非常简便。


改掉前两代的坏毛病

第三代要做个“好孩子”


袁隆平把第三代杂交水稻当成自己心心念念的“孩子”。他对自己“孩子”的性格十分了解,一直想方设法治疗它们的“先天缺陷”。


如果以老百姓的标准来衡量,前两代杂交水稻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吃”和“傲娇”:喜欢大肥大水,一旦“供食”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挑剔”,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靠“专家种田”获得的高产,难以全面从试验田走向农民粮仓。



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坏毛病。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干部、清竹村基地项目负责人甘宗恒告诉记者,清竹村当地的种植环境并不特别,海拔不到百米,他们也没有对田里的水稻过分精耕细作,不管是播种移栽、田间管理还是病虫害防治,使用的技术和投入的精力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别并不大。


“和我之前种田可以说一模一样。”当地农民陈太佳是种了十多年水稻的“老把式”,这次全程参与了测产水稻的种植。他告诉记者,以施肥为例,施的都是常见的氮磷钾肥,“饭量”也和普通水稻每亩40公斤差不多,分蘖、扬花和灌浆这些水稻生长的不同关键时期都不需要“特殊照顾”。


“拨快”生长期的前进键

未来几年在全国推广1亿亩


“这次测产结果可以说令人振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赵炳然介绍,除了试验点的土壤、海拔和气候等环境都不是事前精心选择的“良态”,而是接近于大部分普通农田外,这次测产的组合为晚稻,与前两代杂交水稻测产基本上以中稻为主相比,生长期缩短了1个多月。


“第三代杂交水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缩短生长期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产量。”专家测产组成员、中国水稻所副所长钱前表示,过去我国一些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播种到收割,需要160天甚至180天,而这次测产组合只花了125天左右。“生长期缩短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钱前认为,如果从单日产量来看,这次接受测产的G3-1S/亲19表现“十分突出”。


袁隆平团队成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新奇也表示,“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未来几年在全国推广1亿亩第三代杂交水稻。中长期目标,则希望能让全世界杂交水稻的面积扩大70%。”


袁隆平:达到预期,很满意

杂交稻让我没时间变老


在被问到此次测产结果是否满意时,袁隆平回答:“达到预期,很满意。”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综合优势,可以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今后我更没有时间变老了!每公顷18吨的目标今年应该就能实现。我还希望自己能够在2021年实现每公顷20吨(折合每亩约1340公斤)的目标,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袁隆平说,自己将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事业中引领粮食产业的进步,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向袁隆平及他的团队致敬!


编辑:刘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