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 / theory of policy
新时代,面对阿里的大布局,拥抱合作?逆流而上?

作者:    时间:2018-11-05

如果马云真的做农业,我们能竞争的赢吗?


也许,不能!无论资金,技术,渠道,品牌影响力、甚至供应链,阿里和马云都可以“振臂高呼”。


那么,在十字路口,一条转身拥抱互联网巨头;另外一条自力更生,奋斗不息。前者,适合牛逼的农业企业;后者,现在看来有些道路险阻。

可是,时代在敦促我们改变。

01

新时代,不变,真就要失业了

农业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5年不到,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及机器人,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上疯狂渗透。

农业物联网应用论坛披露的数据显示,天津市已建成20个农业物联网试验基地,南京市正力争在2020年实现农业物联网应用全面覆盖。全国范围内,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将在2020年达到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2%、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5.25亿个传感器应用于农场。

大数据在农业中应用最普遍的领域之一就是精准农业。在精准农业中,控制中心实时收集并处理数据,来帮助农民在播种、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大数据农业的运用就是帮助农民放弃“靠天吃饭”!


另外,农业机器人已经在农业领域开始运用,节省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比如,农用无人机。植保中使用最多的是喷洒农药,携带摄像头的植保无人机可以多次飞行进行农田巡查,帮助农户更准确地了解粮食生长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播洒农药,防治害虫或是清除杂草。其效率比人工打药快百倍,还能避免人工打药的中毒危险。

新时代里,高科技手段助力农业,效率和农产品安全双双提升,被替代劳力的农民需要妥善安置。

02

马云的“未来农场”或是一场商业游戏

在此,不妨大胆畅享一下:未来农场是什么样子?全程物联网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全程机械化收割,几乎没有一个农民。


近日,首批无人耕作大米即将上市。这个农场,真正实现无人耕种、无人收割。

据悉,由江苏大学、一拖、雷沃、骨干企事业单位组成的15只参试团队,以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整机装备,替代传统人工和机械化作业,完成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环节。


经过春季无人耕作、夏季无人施肥施药,2018年10月29日,江苏大学、中联重机无人联合收割机团队将完成首轮试验春季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无人收割。最终,这实验大米的口感软糯、香甜,质量和产量与人工、机械化作业相差无几。

消息一出,让人既高兴又害怕。如果大量推广,会有多少劳力被替代?


2018年6月,拜耳、极飞科技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共同宣布正式启动“未来农场计划”新概念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提供全程解决方案,建设高效能示范农场。


未来农场的农户会获得耕、种、管、收的全方位农事支持,建立一套完备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产出作物将实现全程可追溯,农户可通过云数据管理平台随时查看其生长状况和用药情况,按国际绿色标准进行安全检测,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

据报道,首批采摘的未来农场脐橙产品即将登上双十一天猫。从其现场来看,该农场内配备的数据监测、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区块链溯源等农业IOT设施,未来将实现万亩脐橙无人化种植。

其实,从“未来农场”中读出几个信息:1、精选合作农户;2、全程无人化。



阿里巴巴对外发布未来农场计划,表示将在三年时间内,在全球建立包括水稻、棉花、脐橙等9大类作物的首批示范基地,应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农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阿里巴巴未来农场在全国已经落地9处。其中包括500亩秭归脐橙,内蒙4万亩优质产区水稻、袁米等等。

从其选择合作伙伴来看,几乎都是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标农产品或者企业品牌、规模农业基地。

现在,全国家庭农场达到87.7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79.4万家等新兴经营主体中能成为阿里的“未来农场”,或许也是个“天方夜谭”。

其实,我们更多思考的就是“未来农场”的可复制性,或者大量复制的可能性。否则,“未来农场”只是一场商业游戏。

03

时代需要,马云、刘强东看上千亿级农服市场

马云相信未来二三十年,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因此,马云的农业帝国布局都市围绕着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展工作。

从电商大佬的扶贫来看,帮助农民卖占90%以上,但农业深层次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其矛盾有2个:1)如何解决成本,从而提高收益;2)如何量产,从而利用有效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

所以,解决田间地头的问题才是首要任务。



早前有数据披露,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自2016年7月进驻东阳以来,累计成交总额达6500多万元;京东进驻东阳,2016年累计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而这其中的数据绝大部分都是由下乡的工业品贡献的。农产品上行只是占很少的比例。

故,有专家抛出结论:农村电商是工业品的电商。

只有个别的农产品上行做的成功,想实现一县一品,一村一品,实际操作很困难。


同时,农村存在诸多困难。如:

——农村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大。

——大部分是小农家庭式农业,产品品质不标准,良莠不齐,难以大批量标准化采购。

——农产品各品类产品国家和地方标准不完善,质检方面,产品品质等级、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农村农产品运作人才匮乏,不知道如何去市场化,品牌化运营。

其实,大佬们更明白:提供高科服务,改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提升产量,提高效率比卖货更重要。


据数据披露:在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种养殖户对与农业技术知识的获取渠道极其分散且不标准。调查显示:来源于亲朋好友的占26.36%,来源于种养殖能手的占22.55%,而来源于政府农技站的仅占14.88%。

来源于亲朋好友和种养殖能手的知识,显然不够系统也不够先进,传统的农技站和相关机构,人员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原因,也极大限制了农业科技的传播。

有人预测:未来,农技服务市场将会达到千亿规模,将是隐藏在大农业风口背后的一股飓风。


因此,马云借助AI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去养猪,种苹果,种脐橙,种大米,从农业服务的方向切入农业,这也是一种做农业的方法。

毕竟,农服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

04

新时代,不能“割据”,合作大于竞争

新时代的农业已经成为一个蓝海!

阿里,京东,腾讯,百度,苏宁,美团,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大佬已经不同程度布局农业或者农产品,同时房地产企业也重磅布局,比如,碧桂园。

虽然,大佬们的切入点和玩法各不相同。但如何融合发展,实现整体优势,才会更加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

我们从 “未来农场”来看,马云以此为平台“实现全球范围推广,号召更多的公司、专家、农场和种植者加入未来农场计划”。这样就会有拜耳、极飞科技的加入。

另外,在互联网进军农业历程中,我们看到:特驱集团、海生集团,袁隆平等等于阿里合作;京东推出农服,并与50家企业达成“智慧农业共同体”...

毕竟,整个农业链条太长,各家独有优势,也有不足。抱团或者产业融合的方式才能形成产业优势帮助中国农业形成整体优势,而不是“割据”的局面。


新时代,互联网、资本下乡对中国农业、农业企业、农民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就看有没有实力“拥抱他们”。


编辑:刘旭岩